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赖惠敏
导言 一、研究背景 本书的标题为“但问旗民”,它整句话是“不分满汉,但问旗民”。清代统治者刻意避讳满汉问题,常有“满汉一家”、“不分满汉”的用语;再加上清代统治者利用汉化政策缘饰,似乎看不到满汉的区别。实际上,清代旗人与民人(汉人)是不同的,因此本书标题“但问旗民”想讨论清代的旗人与汉人,法律在对待族群与性别上的差异。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旗人犯罪处以鞭责或圈禁代替发遣,而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执行审判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本书想探讨的问题之一。 1993年夏天,笔者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展开清代档案的“探险”之旅。所谓的“探险”,是努力在一千万件档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同时还得跟蠹虫比赛,如果碰到喜欢吃纸张的蠹虫,绕过字的边缘,在残破的纸张中还可以看到若干字迹;遇到喜欢吃墨汁的蠹虫,把字吃了,就什么也看不到。总体来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保存得不错。 当时,笔者参与了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家族史的研究计划,这项由刘翠溶教授与李中清(James Z. Lee)教授等向蒋经国基金会申请之计划“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及其社会环境”,首先将爱新觉罗氏的族谱——《玉牒》的生卒资料输入计算机。爱新觉罗氏从第一代到十三代,有男性和女性七万余人。为了了解皇族成员的生活,笔者从宗人府档案着手,阅读《宗人府堂稿来文》、《宗人府说堂稿》、《内务府来文》、《内务府奏销档》等。这些档案当时都是一包一包的,没有数字化,2018年暑假,笔者又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询内务府新档案号,不过《宗人府堂稿来文》、《宗人府说堂稿》至今还没整理好,保留着以前的编号。 1997年笔者撰写《天潢贵胄》一书,这本书主要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观察家族的消长。档案中有许多皇族的民事诉讼案件,不乏妇女具控的案件,所以特别留意清代司法对“性别”有不同审判态度,觉得很有意思。笔者当穷学生时,常读《红楼梦》配饭吃,从前看不懂司法情节,在阅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