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语言

[俄]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
献给 诺曼·克莱恩 彼得·卢宁费尔德 薇薇安·索布恰克 中文版自序 我很高兴能为《新媒体的语言》的中文版作序。在序言中,我想向读者展示我的学术历程,这样,读者就能知道我为何开始研究“新媒体”、为何写了这本书,以及在这本书出版之后我的观念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 在十七岁那年,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塑造了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我在智识之路上的方向。这本书是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的《艺术文本的结构》(Struktura khudozhestvennogo teksta,1971)。虽然洛特曼专注于文学文本的符号学分析,但对我而言,他启发了我: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视觉艺术和媒体。艺术形象中的元素和结构是什么,它们如何决定这种形象的意义、审美影响和价值?此后不久,我读了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ehim,又译鲁道夫·爱因汉姆)的《艺术与视知觉》(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1954)和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对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1938)的开场段落中视听蒙太奇的分析。这些理论家的著述让我越发迷恋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可以非常详细地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多个视觉维度,甚至可以预测观众的审美反应。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观念的极端困境,也最终意识到其理论上的不可能性。与使用自然语言的文学文本相比,在大多数情况下,图像都不是由被预定义元素的词汇表构建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是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之一)。艺术图像也没有通用的语法。因此,想要发展出一套可以涵盖所有可能的图像元素和组合方式的视觉符号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反,我们必须区别对待每个图像(或一系列相似的图像),来理解它的“元素”构成。例如,如果我们在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表现主义绘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