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版)

吕思勉 徐卫东 整理
出版说明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历史教育的教育家。 1905年,吕思勉到常州私立溪山两级小学堂教授国文和历史。这是他长达近半个世纪教书生涯的开始。其后,除了曾短暂任职于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外,吕思勉先后任教于中学、专科、师范等多种学校,并于1926年进入上海光华大学执教,从此与光华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过程中,随着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又转入后者任教,直至去世。 吕思勉先生留下著述近千万字,他的学术视野极为广博,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医学等领域。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思想凝结于十多种通史教科书中,更是嘉惠后学,名动一时。其中《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和《吕著中国通史》(1940、1944年)等,尤为人推重,是他重视和践行历史教育的生动体现。 吕思勉先生自云“少时由于没有得到名师的指导,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因此他在所著书中特别注意将个人的研究成果用青年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述,简明练达,以期引人入门,进而作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也正因为此,吕思勉先生的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张耕华教授认为:“吕先生写的中国通史,都有他的特色,不同层次上,都适合用作学史的入门书。”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也说:“查阅吕氏通史论著,咀嚼回味他看似平实的论述,也往往折服于其史识的通贯性与穿透力。……倘以治史方法而言,吕氏史学才是史学正宗,最宜后学效法。” 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先是要求各院系一年级学生必修中国文化史,后改为通史,但注明必须注重于文化。其时,吕思勉先生在光华大学已教了十二年的中国史;先是讲通史,后在文学院院长钱基博先生的建议下,改讲文化史,以避免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在这种情形下,吕思勉先生借鉴马端临《文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