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 校注
前言 一 十世紀前半期,我國歷史上又出現了一個大分裂的局面,這就是“五代十國”時代。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其中除後梁朱氏、後周郭氏外,後唐李氏、後晉石氏、後漢劉氏都不是漢族。自農民起義軍的叛徒朱全忠起,他們在唐帝國的統治政權被農民起義軍摧毁後,相繼統治了北中國五十三年。這五十三年中,他們經常進行大混戰,到處焚掠屠殺,弄到整個北中國都給戰爭與死亡的氣氛籠罩著,農業生産和工商業發展都受到極其慘重的破壞。 這時南方割據的九國(吳、吳越、前蜀、楚、閩、南漢、荆南、後蜀、南唐,連沙陀人劉旻在太原所建立的北漢計算,就是“十國”)都是漢人建立的政權,未受西北各落後部族的侵擾,諸國間的戰爭也少,因而人民生活得到相對的安定,仍能繼續生産。特別是西蜀和南唐兩個政權,吸收了關中一帶和中原一帶的逃亡,使勞動力不斷增加,而當時個別的統治者還積極提倡生産,務農桑,興水利等等,因此,這兩國的生産力尤其發展,呈現出經濟繁榮的景象,成爲當時的兩個經濟中心地區。 詞是隋、唐以來的一種新興的配合音樂的文學體制,每首各有調名,每調各有定式,一般説,每字的平仄都有規定,後來有些調子中的某些字還規定四聲(平上去入)。它所配合的音樂,主要是從西北各族輸入的“燕樂”。它是在我國民歌和詩體的基本句式上加以變化的一種新形式。它的産生和發展都是和都市經濟、商業發達分不開的。西蜀和南唐旣然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地區,因而詞人的創作也集中在這兩個國度裏。 西蜀的詞,備見於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集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外,幾乎全爲西蜀人或流寓西蜀者)。南唐詞的集子,流傳下來的只有馮延巳的《陽春集》和這本李璟、李煜父子的《南唐二主詞》。 二 李璟(九一六—九六一),字伯玉,初名景通,徐州人,或説湖州人。本姓不明,父親李昪曾爲徐溫的養子,名徐知誥,後來纔改姓李,名昪。璟是昪的長子,有四弟:景遷、景遂、景達和景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