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于赓哲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前言 历史是切实存在的,不仅仅是一种“描述”。笔者愿意当一个“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学研究者,并不认为历史书写完全是互为文本的语言学上的建构,而是认为任何建构必然有书写者真实而且无法自我把控的因素渗透其中,揣摩字里行间的“真实”仍然是史学的重要任务,这里当然包括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不过,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某些主张笔者是完全赞成的,比如他们对以欧洲为中心的“宏大叙述”的反对,映射到医疗社会史的领域内,应该就是对以维萨里以后近现代医学为中心的叙事的反对。这句话并不是反对“科学”,笔者所反对的是围绕传统医学是不是科学而展开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无论正方、反方,内心里衡量传统医学样貌的标准都是近现代医学,或者对镜贴花黄,或者顾其一点不及其余,并且直接影响了医疗社会史研究领域内问题的建构和研究旨趣(例如本书第一章所展现的诸多“被塑造”的命题,第五章所展现的学界对古代卫生问题的叙述)。医疗社会史研究应该反对的是进步主义史观,尤其是线性发展的进步史观,更多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要素。学者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展示,即对史料话语权外医者、病者生存状态、思维模式的展示,围绕医学所产生的文化形态的展示。不应该过早地做价值判断。 本书从导论开始,一直贯彻的就是这样的思想和方法。在进步主义史观的拉扯之下,传统医学的样貌已经扭曲,本书的宗旨之一就是把它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在中国特有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