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2002年重印题记 我的第一部关于唐代文学研究著作《唐代诗人丛考》,完成于1978年底,后于1980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对唐初至肃宗、代宗时期的一些诗人事迹做了考索,重点则在大历时期。在这以后,我想把研究延伸于中晚唐,但鉴于中晚唐的史事较为复杂,不少文献资料又真伪难辨,因此与友人合作,于1979至1980年间编制一部百余万字的《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此书后于1982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索引编成以后,确对查阅唐代人物带来不少方便,由此我转入李德裕与牛李党争的研究,并于1982年12月写成《李德裕年谱》一书。这三部书重点还在于史料辨析,在写完《李德裕年谱》之后,我想把笔放开一些,做一部稍具文采、略带感情的轻松之作,于是又花两年的时间写了《唐代科举与文学》,约37万字。我是想通过科举来展示唐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与心理状态,以进而探索唐代文学的历史文化风貌。 此书于1986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以后,反应尚可,得到学界的首肯。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好几位中青年学者,仿我的写作格局,撰写类似的选题。如兰州大学中文系王勋成教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写有《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华书局2001年4月出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薛亚军博士以《唐代进士与文学》为题写作学位论文;有一位原在东北某大学执教的博士生,拟在已完成其有关宋代官制论文之后,写一部《宋代科举与文学》;郑州大学中文系陈飞教授正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撰写唐代策文研究。我在原书的序言中曾提道:“我只是把科举作为中介环节,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我这样做,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头,实际上唐代科举制牵涉的面很广,其本身也有不少细节需要弄清,我处于80年代前期,限于种种条件,不可能做细致的考索。而上面提到的这几部论著,应当说比我更为深入,有些地方所论述得比我更为确切。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后来者居上,这是学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