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生的故事

[德]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uskind)
代序 一段并不轻松的童年回忆 童年,总是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等美丽动听的词句联系在一起,有关童年的回忆自然也往往充满了孩提时代那色彩斑斓、童趣盎然的画面,使人心潮激荡,让人浮想联翩。然而,德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小说《夏先生的故事》里展示的一段主人公的童年回忆,却让那富有诗情画意、略带怀旧伤感的字里行间多了一份作者对人生世界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一部《香水》一下香遍了全球并流芳至今的聚斯金德,在1991年推出了《夏先生的故事》这本小书,当时距其上一部作品《鸽子》的发表已经过去了四年。沉寂了如此长时间的他,一反其以往奇幻怪异的创作方式,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向人们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一个情节简单、内容平凡而且年代并不久远的当代童话。书中的“我”是一个住在农村的毛头少年,粗泛读来,使人觉得仿佛他是作品的主角,一切故事情节均围绕其遭遇展开。“我”从小就爱爬树,喜欢在树上学习、嬉戏,几乎到了以树为友、以树为家的地步,因为树上超尘拔俗,远离世间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让人神清气爽,身心舒畅。就连决定“告别人世”的地点时,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参天大树。此外,朦胧的初恋,学车的故事,练琴的经历,纯真无邪的心理,喜怒哀乐的童趣,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跃然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倘若没有夏先生的出现,这本书会成为一篇追思儿时往事的精致小品。而恰恰因为有了这位容易被人忽视却又的确叫“我”终生难忘的“怪客”,使人感受到这部作品思想内涵的分量,领悟到作者的匠心所在。夏先生同“我”的几次不期而遇,恰似一条红线贯穿全书,给作品的主题定下了基调。虽然作者对这个“幽闭恐怖症”的患者未作浓墨重彩的描绘,但寥寥数笔点睛的刻画,则把一个性格古怪、行为离奇的“独行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冬天,他身披一件又长又宽且特别僵硬的黑色大氅,脚蹬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