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仑的玫瑰(套装共3册)

包慧怡 陈杰 姜林静
图片 沙仑的玫瑰|英法德三语文学中的词与物系列讲座 扫码回顾,走进西方文学和绘画意象的万千世界! 天鹅 头颅 天鹅 西方文学中的“天鹅”意象 图片 图片: 比利时文化名城布鲁日,也是一个天鹅之城 (姜林静 2016年摄于布鲁日) 莎士比亚是埃文河上神秘漂荡的白天鹅,沉默又清醒,任水波在他身后退去。 埃尔泽·拉斯克–许勒尔Else Lasker-Schüler是以色列的黑天鹅,炙热又痛苦地找寻着属于她的芦苇丛。 高贵、雍容、沉静、温和……天鹅常常是“优雅”的代名词。然而也不仅如此——在古希腊神话中,躺在丽达怀中的他也是欲望、是宿命;在北欧神话中,脱下羽衣后的她可以变回绝美的少女,而重新披戴羽衣后,又能化为处女战士飞向战场。 同时,这绝美的鸟儿也是诗人的象征——是晦涩的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曾被冰川围困,无力吟唱;是以诗为存在的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一头扎进神圣的湖水中;是克洛岱尔Paul Claudel笔下那可以在神的荣光照耀下诞生的天使,也是海涅Heinrich Heine歌中那坠入永恒黯淡的夜之绝唱。 或许你我,都如安徒生笔下的它,还不过是一只灰色的丑小鸭,却已在慢慢积蓄飞向自由世界的羽翅。 图片: 丹麦欧登塞市安徒生博物馆中的油画《丑小鸭》 (姜林静2017年摄于欧登塞) 暴力的两极 叶芝和H.D.笔下的丽达与天鹅 包慧怡 撰 图片: 《丽达与天鹅》(1508—1515) 此画为乔瓦尼·弗朗切斯科·梅尔齐(Giovanni Francesco Melzi)根据达·芬奇的佚作而仿 丽达与天鹅 威廉·巴特勒·叶芝 猝然一击:恢弘的羽翼仍拍响 于踉跄的少女上方,深色的脚蹼 爱抚她双腿,用喙衔起她的颈项, 再用胸脯抵住她无助的胸脯。 她受惊而犹疑的手指怎能推拒 渐渐松开的腿间,那羽化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