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南长街54号梁氏函札

汤志钧 汤仁泽 编注
前言 一 今年4月14日,梁启超九个子女中最小的儿子梁思礼与世长辞,享年91岁。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只有5岁。梁启超特别疼爱他,称“老白鼻”(老Baby)。在回忆父亲时,梁思礼说:“我出生时父亲已51岁,虽然他非常爱我,但我没有机会能像我的大兄姐们那样亲身从父亲那里获得直接教导。……有人曾问我:‘你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爱国!’‘爱国’也是我们全体兄弟姐妹们所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九人中有七人在海外学习,个个学业优秀,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留在国外,个个都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在“致孩子们书”中,不乏梁启超告诫子女认真读书、学成报效祖国的话语,可谓情深意长,但没有鼓励孩子读名校,去升官发财,也没有强迫孩子去学所谓的“热门专业”。如1927年8月29日信中,梁启超叮嘱女儿思庄学成后早日归国,“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此时思庄正在国外攻读生物学,一年预科读完,升二年级,梁启超非常高兴,因为此前“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梁启超多么期盼几年后女儿学成归国,与女儿共同探讨、研究学问。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又各有所长,被誉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其中梁思成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永、梁思礼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 梁启超信札的另一亮点是:梁启超在世的最后三年,不顾重病缠身、党派纠缠,夜以继日地工作。“致孩子们书”中,处处流露出梁启超爱国救国的心声,他说:“所以我打算在最近期间内把我全部分的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却是团体组织我绝对不加入,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那种东西能救中国。”梁启超深知“开民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以著书立说、授课演说的一贯做法救中国。 摧残梁启超身心最直接、最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