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瑞士]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图片 图片 [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著 王乃竹 译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引言 一切都始于彼得·费施利(Peter Fischli)和大卫·韦斯(David Weiss)。我1968年5月出生在苏黎世,十七岁的时候,青少年时期的我遇到了彼得和大卫。这是我与艺术家们无尽对话的起点。我的另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是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著作《名人传》(The Lives of the Artists),特别是在这本书里,瓦萨里并没有区分艺术家和建筑师,并且将他的这些同代人视作历史人物进行记录。 《培根访谈录》(The Brutality of Fact:Interviews with Francis Bacon)收录了几十年间大卫·西尔维斯特(David Sylvester)对弗朗西斯·培根的采访,正是这本书让我觉得,我必须把自己与艺术家们的这些谈话记录下来。尽管我与他们所谈甚多,却直到1991—1993年间才真正开始记录,这还多亏了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建议。托雷斯觉得,照我们之前那样坐在电视演播室里采访,实在是过于正式了。他说我们得找到一种更随意舒适的方式进行对话,就像坐在咖啡馆里聊天,然后记录下来。从那之后,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而这些谈话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 再之后,罗斯玛丽·特洛柯尔跟我说,她觉得应该跟各式各样的人聊天,这极为重要。采访对象不应该局限在我这一代或者我这个时代的艺术家,还应该有八十多岁、九十多岁和一百多岁的先驱们,这样才能确保留下他们的记忆,作为对遗忘的抵抗。 我一直试图践行的,与其说是“采访”(interview),不如用“谈话”(conversation)这个词更恰当一些。谈话一旦开始,就没有终点,亦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