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帝国的航行

[英] 爱尼斯·安德逊
作者简介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使团访问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本书作者是使团所乘“狮子”号轮船副船长,负责护送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晋见中国皇帝,期间写下日记,不带政治偏见地记录了乾隆时代真实的中国形象。 译者简介: 费振东(1902-1975年),江苏吴江人,费孝通之兄。早年曾在南洋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因从事革命运动,于1926年逃亡至荷属东印度,从事新闻、文教等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前往苏门答腊,参与成立华侨总会并曾任秘书长。后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执委。1949年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宣传司司长,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全国华侨联合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其后经历文革劫难,坎坷二十年。1975年在北京逝世。 重版说明 本书记录的是英国访华使团于1792年9月至1794年9月访问中国期间及往返途中的见闻。1792年至1794年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的最后几年,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所谓治世——“康乾盛世”的终结。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中国这个曾经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庞大王朝,逐渐由盛而衰,而在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国家则以英国的产业革命为代表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并初现了现代国家的雏形。工业上的空前发展势必带来更多的贸易要求,然而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却严重地限制了欧洲国家的对华贸易。为了打开这个巨大的市场,英国政府于1792年以庆贺乾隆皇帝的寿辰为名派遣马戛尔尼特使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然而英国的这次友善接触并没有取得任何预期的成果。清政府误以为这次访问是“臣服”,驳回了使团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