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

[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作者简介 图片 费尔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António Nogueira Pessoa,1888—1935)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葡萄牙语诗人。四十七岁病逝,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包括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哲学论文、翻译等。佩索阿的作品世界由众多的“异名者”组成,除了使用本名外,他还以卡埃罗、冈波斯、雷耶斯等署名创作。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生平经历,有着风格各异的作品。自其去世以后,研究者一直在搜集整理出版他的作品。 译者简介 杨铁军 诗人,译者。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年北京大学西语系世界文学硕士毕业,1995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读比较文学博士,后肄业转学计算机。出版有诗集《且向前》《蔷薇集》《和一个声音的对话》《我知道鱼的欢乐》,诗歌翻译作品有弗罗斯特《林间空地》、希尼《电灯光》、沃尔科特《奥麦罗斯》等,即将出版泰德·休斯的文学写作教程《诗的锻造》。 译者序 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是二十世纪欧洲现代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前声名不著。他四十七岁病逝,身后留下一大箱手稿,有两万五千多页,其中一部分得到整理出版,包括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哲学论文、翻译等不同门类,为他在全世界范围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佩索阿出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五岁丧父,八岁时随母赴南非,与派驻德班做外交官的继父生活,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十七岁时,佩索阿独自乘“赫索格号”经苏伊士运河回到葡萄牙读大学,两年后里斯本爆发学潮,在混乱中佩索阿退学,实行自我教育。此后三十多年每日上下班,为贸易公司做商业信件翻译,酗酒、写作,基本没有踏出过里斯本周边。期间他曾用外祖母留下的一小笔遗产尝试过开出版社,做过一些商业中介的生意,但都没有结果。 从他的手稿判断,佩索阿写作不辍,几乎一天都没有停歇过的样子,这也许是因为他对自己构建的庞大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