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集

柳永
前言 谢桃坊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最受民众喜爱的词人。他创作的歌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流俗人尤喜道之”,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创作的时代正是北宋真宗至仁宗朝的三十馀年间,这是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和文化高涨的全盛之日。他的词集《乐章集》在宋代是很流行的,其词今存二百一十二首。在宋元文学史上,柳永是第一位从事民间通俗文艺创作的文人,为后来“书会才人”的先行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宋史》未为他立传,其生平事迹很费考索,而关于他风流故事的传说却很多。他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自唐代中期以后,柳永的先辈因宦游遂自河东(今山西)定居建州(今福建建瓯)。五代战乱时,其祖父柳崇隐居于福建崇安县五夫里金鹅峰下。柳崇共有六子:前妻丁氏生柳宜和柳宣,继室虞氏生柳寘、柳宏、柳宷和柳察。柳永的父亲柳宜在南唐时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他的叔父们也都是官宦。柳永是柳宜的小儿子,他的长兄柳三复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登进士第。柳永出生于有深厚儒学传统并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这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在家乡,柳永度过了少年时代;他像当时许多士大夫家的子弟一样,自幼即致力于举业的学习。家乡附近松溪县的中峰寺和崇安境内的武夷山,柳永都曾去游玩,作有《题建宁中峰寺》诗和《巫山一段云》组词。他在少年时代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传唱的歌词《眉峰碧》: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俗,章法结构精巧,体现了民间词的高度艺术水平。柳永将它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终于悟得作词的方法。 习成举业之后,经过乡试,柳永前往京都(河南开封)参加礼部考试,离开了家乡。从后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