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余剩米慢慢煮

[日] 种田山头火
译者序 用俳句熬炼生命的山头火 ——种田山头火小传 一 作为日本传统诗歌的一种固有形式,俳句在日本流传至今,对世界多个国家的诗歌和文学,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古典俳句的大师,首推江户时代的松尾芭蕉(1644—1694)、与谢芜村(1716—1783)、小林一茶(1763—1827)三大家,他们的名字,已为我国读者逐渐熟悉。 芭蕉把古典俳句推上了一个顶峰。到了近代,正冈子规(1867—1902)把它诠释为所谓“有季定型”,即以春夏秋冬的景物写生为基础的客观描写。而另一方面,正冈的弟子河东碧梧桐(1873—1937),及其后的荻原井泉水(1884—1976)开始推进新倾向俳句运动,派生出来的,是自由律俳句。 自由律俳句不拘泥于格式,更重视内心表达,是将人生的感受用象征化手法表现出来的短诗。 种田山头火(1882—1940)师从荻原井泉水,是这一诗歌源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作品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受到了广泛的赞扬。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人把他和俳圣松尾芭蕉相提并论,誉之为当代的芭蕉。 山头火是一个托钵行脚的僧人。人生早年所经的苦难、因缘使得他在四十二岁那年出家为僧,从此踏上了云游的行旅。他的俳句,有朴素、清纯、自然之美,并追求在短诗里承载更大的容量和艺术表现力,通过自己真挚的感受,以直描、隐喻、象征的写作感动了无数读者。 漂泊乞讨的生活,日复一日的行走,山头火始终追求着“真诚地写真挚的诗句”。与山水的邂逅,自然界的各种物象便成了他观察思考和表现的对象,他目中的山水便成了不同于任何人的、属于他自己的山水;他的兴寄和意蕴,便饱含了山水的灵性和人间五味。 在日本,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掀起一次山头火热,他的句碑在各地建立了数百座。1989年,作为特别节目,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电视剧《山头火:为何风吹寂寞》,在日本全国热播,他的不凡人生广为人知。在中国,因为有着相似的诗僧经历,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