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

乔天一
前言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历史阶段都产生过很多有作为、有影响的人物,也有很多人本身虽然名气不大,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人物、事迹大多被记载在古代的正史、野史、笔记、文集等著作之中。首先,这些流传下来的古人事迹大多是正面的、有教育意义的,少部分事迹虽然是负面的,但也能起到鉴戒作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讲述古人旧事,可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其次,古人写诗作文,经常要用到典故,如果读书人不会用典,或者用得不合适,诗文的文采就会大打折扣,而这些典故又多由古人事迹演化而来。读书人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虽然不至于“无以言”“无以立”,但“腹笥不广”的标签,恐怕是永远洗不掉了。然而我国古代文化发达,文献浩如烟海,即使是大学问家,也不可能通读所有典籍。 既然存在“读不完”和“必须读”的矛盾,专讲典故的书就应运而生了,也就是所谓“类书”。魏文帝曹丕令刘劭、王象、缪袭等“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为《皇览》,这是类书之滥觞。其后仿作如《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历代有之。唐玄宗时期,命徐坚纂修了一部类书,名为《初学记》,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中摘引典故,并设“事对”一门(这可能是仿照更早的类书如《语对》《众书事对》等的体例),将掌故编排成对仗的韵语,以便玄宗的儿子们在写作诗文时分门检事。由于这种偶对隶事的形式既便于诵读,又能以故事增进读者的兴趣,所以逐渐被用在了蒙学方面。唐人李瀚首先摘取史传轶事编成四言韵语,书名《蒙求》,宋代徐子光为其作注,自宋至清,仿效之作层出不穷,《龙文鞭影》就是仿作中比较好的一种。 《龙文鞭影》初名《蒙养故事》,后经杨臣诤增订,取《龙文鞭影》为名,意在表明采用本书进行教育容易取得成效。“龙文”是古代骏马的名字,“鞭影”是说鞭子扬起以后不打下来,只是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