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

刘后滨 李晓菊
出版说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加剧,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拥有长足的自我拓展能力。只有以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为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培育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备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从中外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来看,通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课程体系建设始终是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教材建设则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为满足广大高校师生对高质量通识教育教材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广泛调研与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为推动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教材建设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本套教材分为人文、政法和经管三大板块,定位为非专业统开课教材,突出“通识”的特色,强调内容阐释的“基础”和“宽度”,力求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或“知识视域”,引导学生调整知识结构,拓宽文化视野,以达成人才培养效果上的“宽度”,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本套教材中的每一本均由该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领衔编写。通识教材的“基础”与“宽度”,需要特别重视教材纲目与内容的适用性、可拓展性和灵活性。唯有在该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精深学术水准的名家,方能“取精用弘,由博返约”,编写出体现“通识”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本套教材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教材内容基础适用,语言简洁生动,并辅以典型、有趣的案例、图表,轻松活泼的栏目和插图等,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照顾到青年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 作为出版者,我们特别希望通过加强通识教育教材建设,推进高校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