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美] 奥赞·瓦罗尔
序言
1962年9月,美国的莱斯大学体育场内坐无虚席,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总统当众承诺:美国要在1970年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并确保其安全返回地球——人类将首次向月球发射火箭。这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承诺。
肯尼迪发表演讲之时,与登月相关的许多技术标准甚至还没有制定出来,美国宇航员从未在宇宙飞船外工作过,宇宙飞船也从未在太空中进行过对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不知道月球表面是否坚固到能够支撑着陆器,也不知道通信系统是否能在月球上正常工作。用NASA一名官员的话来说,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计算地球轨道,更别提登月火箭的发射轨道了”。
光是进入绕月轨道就需要惊人的精确性,登陆月球就更不用说了。这好比将一支飞镖掷向一只8.5米外的桃子,只许触及桃子表面的绒毛,不能碰到桃子本身。另外,如果把月亮比作桃子的话,这只“桃子”还会在太空中快速移动。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还必须以正确的角度进入大气层,避免与大气剧烈摩擦而被烤焦,或是像石块打水漂那样从大气层表面滑过。进入大气层的过程相当于在一枚有180道丝齿的硬币上找出特定的一道。
作为一名政治家,肯尼迪对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表现出惊人的坦率。他解释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巨型火箭将“由新型合金制成,其中一些合金材料尚未研发出来。火箭能经受高温和高压,其耐热性和耐压性比以往产品高好几倍,且装配的精密程度高于世界上最好的手表”,它将肩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使命,登上一个未知的天体”。
没错,即使是制造火箭所需的金属,当时也还没被发明出来。
我们一头扎进茫茫宇宙,希望能够在升空时长出翅膀。
翅膀竟奇迹般地长了出来。1969年——肯尼迪宣布登月计划后不到7年,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为人类迈出了一大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