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花园的迷宫

陈丹燕
图片: 公家花园园规 图片 PIeCe.01爹爹 图片 1975年,无论人心还是社会,只是仿佛没有白日一般的睡意深沉。一过晚上9点,人们便真的睡熟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陈旧的1940年代花园洋房,还是1930年代的美国式公寓,或者是1920年代的石库门里弄,1910年代涂抹了棕红色油漆的木质板屋,都渐渐散发出压抑而失望的躯体在沉睡时动物般微臭的体味。那深长而寂寞的睡意,如街道上的夜雾沉甸甸地漂浮着,笼罩了整个城市。三年前,毛泽东诗词的美国翻译者伯恩斯通从上海访问归去,发表观感说,中国人的身体丝毫没有本位感,它们如此沉静,犹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从1972年到1975年,人们仍旧生活在一片苍茫之中,由于不再用红漆大规模地涂抹街道和建筑,也不再大幅张贴革命漫画,这个城市在平静里渐渐显得凋败和灰暗,在江南多云的天空下,如同一个白发苍苍,并患有抑郁症的老人。 吉迪在1975年初夏时,对一个叫史美娟的女孩一见钟情。吉迪当时正靠在大礼堂后台的一扇窗前,握着块松香,在小提琴弓的马鬃上来回拉着。他是沪光中学小分队的,拉小提琴。他穿着一件的确良白衬衣,因为要演出,特意向父亲借来。他自己的白衬衣已经穿不下了。父亲的白衬衣突然衬托出他瘦削而平坦的肩膀,当他垂下头凑近领口时,偶尔能闻到自己被衣服包裹的躯体散发出的荷尔蒙旺盛的气味。 那时,表演舞蹈的女生们正挤在后台楼梯口候场。幕布本是紫红色平绒布做的,因为积满灰尘而几近褐色,那个后台陈旧颓败,到处都灰扑扑的。而那些穿着淡黄色紧身衣的女孩子,则像一大片灯光那样耀眼而突兀。在革命时代的尾声,人们小心翼翼地表现出对旧时代的模糊缅怀,这种对时代的反动在民间滋生,犹如偶尔落在阳台上探头探脑,战战兢兢,一触即飞的麻雀。并没被十年以前革命狂飙惊吓过,只是被后狂飙时代的禁锢和无聊折磨的少年们,在这场怀旧潮中担当了先锋的角色。这一年,沪光中学参加上海市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