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影像与传奇

陈丹燕
序 从2003年开始写《外滩:影像与传奇》第一稿,到2012年写完《成为和平饭店》最后一稿,我的“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写了十年。 1937年,美国作家豪塞在他描写外滩的书里写道:外滩是上海外置的心脏。而我,则在六十多年后描写了外滩如何成为新中国上海无可争辩的象征。上海是个反复经历沧海桑田剧变的都会,而外滩,则是这种剧变的纪念碑。 2014年,我的“外滩三部曲”集合成套,在外滩所在的城市——上海出版印行。时至今日,我想,自己努力承担了对养育我的城市的作家使命——尽我所能,为这条充满象征并不断变化的河滩留下有血肉的历史细节,为它的过去与现在,更为它的将来。 作为一个作家,我在十年来用文字和照片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探索中,摸索着表达它层层叠叠故事的写作方式,写作手法和词语库。我在努力尽到一个作家的本分。作为自幼随父母迁徙而来的移民,我是在长年对上海往事的探究中渐渐认同它为家乡的。 外滩三部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 陈丹燕 2014年6月29日 图片 -NOTE- 外滩一号,民国四年建立的外滩大楼。1928年坚固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l954年以后的大楼,目前正在等待一次新的改造——消费大厦遗留下来的海事时代式的奢侈,和后殖民时代的哀愁。这是一栋典型的外滩旧大厦,花岗岩的墙,巴洛克的面貌加上折中主义的混杂,爱奥尼克立柱。门楣上有被毁坏的痕迹,那是l954年亚细亚火油公司最终撤离时,将自己的招牌卸下带走时留下的。这是海事时代在外滩结束的标志。 以及风。 这雄伟大厦的底楼,时常有风贴着地面快快扫过,那是在有高大天花板的大厦里盘桓已久的风,阴凉整洁,浮沉着一种让人想起装饰着护壁板的办公室的气味,只是没有来自室外的烟火气,也没有来自不远处的江面上的土腥气。这就是外滩旧大厦里的气味,与安装了完善的通风系统的新大厦有所不同。 图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