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鉴 中论(精)

唐宇辰 徐湘霖
申鉴 前言 一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是战国时儒门宗师荀子的后代。据《后汉书》记载,其祖父荀淑(字季和)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汉安帝时,荀淑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奉其为师。汉桓帝时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的异变,荀淑被推举对策,因讥刺权贵而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为朗陵侯相。他处理事务明断有理,被人称之为“神君”,不久后便弃官归乡,闲居养志,常以自身产业赡养宗族亲友。荀淑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皆有名声,时人谓之“八龙”。 “八龙”中,以荀悦的叔父荀爽最负盛名。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便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曾见之而有称誉。他潜心于经书,不应付俗务,也不接受朝廷的征命,颍川人誉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汉书·荀爽传》)桓帝延熹九年(166),荀爽因太常赵典的推举而被拜为郎中,但是他在一番奏对后,便弃官而去了。后来因为党锢之祸,荀爽隐遁了十余年,其间专以著述为事,遂被称为硕儒。党禁解除后,他也不应征召。然而到献帝时,董卓专权,强行将他征召入朝,最初拜为平原相,又追为光禄勋,复进拜司空,从被征命到官拜“三公”之一的司空,只用了九十五天。荀爽见董卓残忍暴虐,会危及国家社稷,便与董卓所征辟的才略之士及司徒王允、何颙等共谋反董,然未曾起事,他便因病去世了。荀爽著述颇丰,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然今多所亡缺。 荀悦便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之中,他的父亲荀俭是荀淑的长子,然而早卒。荀悦生于建和二年(148),年十二,便能说《春秋》。家贫无书,在别人那里见到书籍篇牍,浏览一遍就大致能够诵记。他性情沉静,姿容美好,尤好著述。汉灵帝时宦官擅权,士人多退身不仕,荀悦也托疾隐居,不为时人所识,只有他的堂弟荀彧十分敬重他。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被封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