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西方文人1
刘小川
自序
多年来我致力于三个打通: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雅俗。这当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远目标,但持续的努力获得了明确的方向感。2006年开始写《品中国文人》系列,去年底,完成了这套《品西方文人》的1、2卷。
写人物,因写作对象的不同,而文章的风格自然而然产生变化,这可能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写作与意志力无关。意志不可去染指感觉的原初性。写杜甫,自然就沉郁了;写苏东坡,自然就豪放、旷达了。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写作追求吗?
这些年我意识到,必须对写作的激情保持足够的警惕。
西方大师们的价值自不待言,一个莎士比亚就让英国人获得了数百年的文化自信。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对俄罗斯民族的贡献,任何计算机都不能测量。维克多·雨果去世,法国两百多万人自发地给他送葬,巴黎先贤祠的门楣上,因雨果而刻下了一行字:“伟大的人物,祖国向你们致敬。”
凡·高、贝多芬、毕加索对世界艺术的影响,恐怕不止几个世纪。
大哲学家们的影响力则通常是以千年计的。
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要管一万年。
就个体而言,西方人的张力比较大,生存的固化相对要少些。捕捉西方文人的“生命冲动”(柏格森),乃是本书的发力点。展开各个环节的生存阐释,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生活,宏观与微观并重,理性与感性交融,始终是笔者孜孜以求的写作境域。
是的,这个很难,难才有意思。爬山永远爬不到山顶,但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对开阔度和细腻度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
一切回望之思都是朝着未来的。所有的追问都围绕着一个古老的字眼:爱。
荷尔德林说:“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刘小川
2020年春于眉山之忘言斋 海明威
西方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之一,不知道他是否空前,但很难有后继者
图片
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西方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是行动的巨人和文学巨匠,一生充满冒险精神,无论生活还是写作。
他四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