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吴晓乐
推荐序 偏在 江鹅(作家、《俗女养成记》作者) 吴晓乐说起各种“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的时候,有一种腰杆坚挺的气势,而且带着动作。双手攀扶摸索,向上。她想站直,正在站直,站上属于她的位置,最终气宇轩昂。 令我钦敬的意志续航力。 是代际差异吗?差一个年龄层,女人承担的形象依然近似,挣脱的姿势和力道却大有不同。除了她,还有母亲。她与母亲之间的拉扯,特别吸引我注意。在韩国釜山得男佛前,她们在立心上拉扯。母亲明白求子不可得的辛苦,希望她能预先置备庇荫,要用就有,不用也无伤。女儿不肯,因为当年就是这种立心,伤了母亲。此心不可立,不可纵,不可不战,即使要战的是整个世界。 这份心意,母亲们跟上了吗? 世上最严酷的警总,在女人心里。但不是每个女人都意识得到自己一人分饰司令与嫌犯,刑求与招认,倾轧与窒息。父权社会对女人采取电击项圈式训练,多数女性早年就能学会,在一趟鼻息之间完成自审自囚的程序,不僭越世道不肯给的权益,而且因为发生得频繁,久之还当是呼吸的一部分,行有余力并且不忘提点她人凡事自罪,这个“她人”得用女字旁。 二人以上参与的审查和拘提,难免出现挣扎抗拒,而这二人的组合,因为社会结构的缘故,经常是母女,越是害怕触电的母亲,越常囚禁女儿,因为舍不得心爱的孩子在行走间受到更大的伤,干脆自己先打,打怕她。母亲们经常忘记两件事实,一是女儿活的是她自己的命;二是女儿年轻,而且强壮。女儿未必遇得上母亲曾经遭遇的电击,即使遇上,未必经不住。有些人甚至智勇双全,能挺着疼痛找出电源开关,一拳捶爆那些伤害过自己母亲的东西。 能够如此相互明白的母女,是最强大的支持团体,但“相互明白”不是一席话说完就能开花结果,要磨。书里常能看到吴晓乐与母亲的相互砥磨,也许直面,也许背对,但始终不曾中断凝望。无论是笑是泪,她们在心里一直看着彼此。她的踌躇,是她的坚毅;她的决断,是她的牵挂。 人无法预测前路,却能练习步伐。幼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