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

吴铮强
吴铮强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若有《科举理学化》《文本与书写:宋代的社会史》等。 读史十万里 一、寻宋,什么情况 2015年3月,我和好友老沈开启了“寻宋”之旅。四年之间,我们走过的行程近10万华里。 寻宋的缘由说来话长。2013年,我在巴黎洋插队,浙江大学历史系的陈新教授在莱顿大学访学,约我穷游欧洲,和我们一起出游的,还有莱顿大学的罗马史博士王忠孝。途中我们聊起了公众史学的实践项目,提及我与老沈正在搭建的以“历史真好玩”为口号的“鱼汤网”。之后,老沈参与了陈新教授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共同摸索历史旅游项目。经陈新教授介绍,老沈又邀请德堡大学罗马史教授刘津瑜女士担任古希腊、古罗马之旅的专业向导。不过老沈对旅游本身的热情远甚于项目开发,后来历史旅游项目没了下文,倒是策划过一些历史游学图书,其中包括陈新教授提到的以朝代为主题的历史游学创意。这应该是寻宋最早的灵感源头。 将这个创意转化成2015年以来的寻宋之旅,还有其他一些机缘。有一段时间,或许是对日常生活过于熟悉的缘故,把自己放逐到某种陌生环境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这时澎湃新闻网的饶佳荣先生来访,想了解《龙泉司法档案》项目的相关情况。聊着聊着,我跟他提到了寻宋计划,引起了他的兴趣。当时我还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寻宋会有一些学术或文化意义,并没有具体的写作计划。我感觉需要走很久,去过很多地方,才会知道自己能不能写点什么,能怎么写。 但即使什么也不写,也要到远处走走,让自己处在一种寻访、行走的状态中。 二、我和老沈 寻宋之旅,老沈这位“驴友”不可缺少。 “他是我幼儿园的同学。”我通常这样介绍老沈。老沈原名沈波涛,私下我们叫他“葡萄”,这是他小学时代的绰号。还有一位绰号“押司”的老同学,偶尔也会参加我们的寻宋。我们仨自幼是玩伴。小学五六年级时,我们瞒过家里,坐火车从小镇到杭州一日游,然后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