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法] 菲利普·克洛代尔(Philippe Claudel)
献给后来者,以免他们步其后尘。 “什么都别找了。忘了吧。” ——《地狱》,亨利-乔治·克鲁佐 笑,是为了不死 《调查》的诞生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始于二〇〇五年左右的法国国营和私营大企业的自杀潮。许多员工和干部都在他们上班的场所了却生命。这乃是为了控诉他们的工作环境,以及领导对他们精神上的痛苦及怨言无动于衷。所有这些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自杀行为恰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现实。我在想我应该尝试去理解这个主题,就这个话题作一次文学上的调查。但与此同时,身为作家,我也在不停地自我拷问小说文体的有效性:“如今写小说还有什么作用呢?十九世纪初创造出来的小说这一现代形式是否仍旧是一个称手的工具,能用来描写并理解我们生活其间的这一日益荒谬的世界呢?”因此之故,我对自己已经用了这么多年的这个工具再也无法信任了。 我既非记者,亦非社会学家,更非历史学家。我只不过是一个作家,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智慧,但其敏感性、直觉和想象力或许会多一点。作家有点像地震仪,能记录社会的波动状况,它的恐惧,它的快乐,它的怀疑。所以,正因为当了作家,我才会自问是否还值得去写小说,才会动笔写了《调查》。 我选择了一个人物,把他派到企业去调查一系列自杀事件。这个人物身上的种种不幸均源自于是我创造了他这一事实,我能随心所欲地摆弄他。我让他疲于奔命,我让他经受种种磨难,我和他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我尽可能地推迟他能真正开始调查的那个时刻的到来,当他终于面对面地遇到有可能回答他问题的那个人时,他却再也没有力气去听那个回答,如果说真有回答的话。你也看到了,这部小说表明了小说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拥有无上的权力,而且,他还尝试着运用各式各样的文体,最开始是现实主义小说,然后成了奇幻,然后又成了闹剧,反哲学,形而上学的故事,就是为了寻觅到生存的真相。这部小说应该作为寓言来读,它讲的是自杀,是我们的生存,讲的是上帝日益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