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子

[美]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
献给 戈尔·维达尔 前言 我与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曾见过一次。那时候我才二十岁,刚开始在洛杉矶闯荡。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和大卫·霍克尼住在一起,而后者和伊舍伍德关系很好。在一九八〇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因为离我家不远,我常在比弗利山庄一带厮混。我求过朋友好多次,请他介绍我和伊舍伍德认识。 伊舍伍德是他们那一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二十年代的背叛者,背弃了传统保守的教养,投身于三十年代初柏林引人侧目的享乐主义生活,并在六十年代成为文学和民权运动中的同志偶像。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看起来家庭美满,和长期伴侣一起生活在圣莫尼卡峡谷一带。他代表着一种可能,即同时拥有艺术和爱情、经受住种种风险获得安稳生活的可能。一年前我十九岁的时候,读过《单身男子》。伊舍伍德于一九六四年完成此书,一部关于痛苦以及人之羁绊之美的小说。但那时我的生活经历还不够,无法领会作者经过四十多年的精神探索,对灵魂的洞悉有多深。当时我只是喜欢上了故事的主角乔治,那位英国男子,坚忍、智慧之下藏着一颗破碎的心。 某天,大卫·霍克尼问我朋友和我要不要一起去西好莱坞的画廊开幕式。他提到他会见到“克里斯和唐”——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和他年轻的伴侣,美国画家唐·巴查迪。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我知道伊舍伍德喜欢有魅力的年轻人,于是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成为一生挚友。当我们到达画廊时,我远远看见了伊舍伍德。彼时七十六岁的他有一种迷人的能量:上一刻像男生一样热情洋溢,倏忽间又如僧人般陷入沉思。我充满敬畏。 终于,我被引见给了伊舍伍德,但他完全没被我吸引。我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魅力。我们只是握了个手,我说我是他的超级粉丝,然后他就转身跟和夫人一起来的演员文森特·普赖斯说话去了。我在巴查迪那里的待遇好得多。要等多年后,我将《单身男子》改编、执导,推向大银幕时,我们才熟络起来,而他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们曾见过。 尽管我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