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美] 王国斌
编者的话 本书作者王国斌,系美籍华裔学者,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他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经济学系,进入哈佛大学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和孔飞力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史(主要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是当今美国中国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中年学者。本书英文版于1997年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鉴于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此中文版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作了一些调整和改动(包括删除了原来的第八章,新写了第九、第十章),因此这个中文版在若干地方与英文版有所不同。 现中文版分为三篇十章,上篇“经济变化”,中篇“国家形成”,下篇“社会抗争”,分别对本书的三大主题进行讨论。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三个主题,乃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仅是近代欧洲历史最重要的两大过程,而且由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性扩张,使得这两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世界性的了。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欧洲社会史研究中,民众反抗研究处于中心的地位。以集体行动为契机,分析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上篇主要探讨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其中第一章指出了19世纪以前中国与欧洲在经济上的主要相似点;第二章集中讨论农村手工业的作用;第三章则从经济史转到经济发展。作者强调:经济学的原则,尽管已证明不足以解释欧亚经济史与经济发展的多种道路,但却能够把不同国家的经验理出头绪。中篇把欧洲武力威胁到中国统一之前和之后,对中国及欧洲政治变化的历史环境产生之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第四章为中国与欧洲国家形成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分析的构架;第五章深入探讨国内统治的有关问题,以说明中国的统治方略产生了一个农业帝国,与欧洲经济很少有相似之处;第六章则从欧亚的观点,来对帝制时代以后中国的国家形成问题进行讨论。作者力求把中国和欧洲的国家形成情况,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分析构架中来看待,既看到二者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