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俄]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文前插图 图片: 《复活》手稿 图片: 《复活》首次出版时的列夫·托尔斯泰(1899年) 地狱的折磨与良心的忏悔 ——《复活》译本序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事: 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于是这个年轻的陪审员找到法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花了十年(1889—1899)。当时,他已进入老年,世界观已发生激变,彻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国社会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革命前夜。 托尔斯泰在创作《复活》上所花费的心血是惊人的。他为此特地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许多监狱,上法庭旁听审判,接触囚犯、律师、法官、狱吏等各种人物,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托尔斯泰连续多年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在前六年里他先后写出了三份草稿。可是后来他觉得写不下去,对已经写出的草稿又感到极其不满,他十分苦恼。柯尼讲的故事经过托尔斯泰的“变形”,结局是: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虽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男的著书立说、教育孩子,女的读书进修、帮助丈夫,两口子过着安宁的生活。但后来托尔斯泰发觉这样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而纯属个人的愿望,是虚假的。不仅如此,托尔斯泰目睹亿万人民的苦难,觉得光写个人命运是远远不够的,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国,真实反映被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