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谈古筝
谢晓滨 姚品文
作者简介
图片
谢晓浪
1956年生于重庆,1975年回江西樟树老家插队(知青),早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现任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扬琴、古筝的演奏、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其创作与改编的多首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出版《扬琴艺术论要与演奏技法》《古筝艺术与名曲》等多部著作。本人已入选《中国音乐家辞典》《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家名典》。
图片
姚品文
1934年生,湖北建始县人。曾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文等论文数十篇,专著多种。其中研究明朝宁献王朱权生平及贡献的有《朱权研究》《宁王朱权》《太和正音谱笺评》《王者与学者——宁王朱权的一生》等4种,被称为“国内朱权研究第一人”。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谢晓滨教授合作研究古筝史,共同撰写论文《古代筝乐的文化属性》等数篇。 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最为世人熟知的名句,古筝具有代表性的名曲《渔舟唱晚》就是借用此文中的句子为标题,并根据古曲《归去来辞》中的音调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几乎所有习筝的人,都对这首筝曲耳熟能详。可我一直在想,演奏者有几人真正了解《滕王阁序》以及王勃的遭际和主张?又有几人真正理解《渔舟唱晚》以及作者的意蕴和思想?
在演奏和进行筝乐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我国的筝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需要我们好好去学习和认识。古筝作为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民族器乐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关系到礼乐制度,社会风尚,民间音乐,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从而产生了丰富的文化积累。今天从事筝乐艺术的人,无论演奏、创作或研究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认知一些相关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从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