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心影

汪曾祺
前记: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梁由之 汪曾祺先生享年77岁,写作生涯长达50多年。但有过半时间,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他的泰半作品,写于年届花甲之后。老头儿夙慧晚成,先发后至,一向不以作品宏富著称,其来有自。 即便如此,比较全面且精粹的选集《汪曾祺文存》(2017年8月出版,中信出版社,梁由之主编)就有六卷,约200万字。新版《汪曾祺全集》(2019年1月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季红真主编)更是倍之,达十二卷,400来万字。汪老作品,普适性强,读者面广,雅俗共赏,少长咸宜。只是对青少年朋友而言,既无时间、亦无必要进行通读。遴选出一个精华汇集体量适中的读本,有强烈的客观需求。于是,《青少年读本之汪曾祺作品》应运而生。 书分两卷,一为小说卷,一为散文随笔卷,拢共不到40万字。汪老写作,文体多样,小说散文之外,还有剧本、新旧体诗、书信、文论等。但毕竟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为绝对的主体和重心,也是他全部作品中最为经心措意,最为俊逸清新、光彩照人的精华所在。我一直认为,汪先生小说,以写故乡高邮的最好;散文随笔,则以写第二故乡云南尤其是写昆明的最佳。两卷书的选目和篇幅,鲜明展现了这一认知。 具体编法,比较别致,又各有不同。 先说小说卷。汪先生说过:“小说集的编法大体不外两种。一种是以作品发表(成集)的先后为序;一种是以主题大体相近的归类。”本书的编法,则以作品写到的地方背景,也就是汪曾祺生活居住过且留下或多或少作品的地方分辑:高邮、昆明、北京、张家口、上海。 高邮,是汪曾祺的故乡,他的父母之邦,肉身、灵感、童年、少年,起根发苗,一切的根本。昆明,七载云烟,青春勃发,他永恒的写作背景和精神上的第二故乡。北京,他在此安身立命,生儿育女,度过了大半辈子,直至入土为安,是居住最久的地方。张家口,哀乐中年,他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抛到这里,劳动改造三年多,不得不“随遇而安”。上海,他年轻时在此漂泊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