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猫?(电影杂记)

TWY
序 “我拍摄电影只是为了令自己忙碌,如果我有足够精力,我宁可无事可做,但由于无法忍受一事无成,我拍摄电影。” (戈达尔在《各自逃生》中引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语) 这部书的出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圆我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我一直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试图完成这样一部书,每次试图起笔,都很快倒在了封面之后。我倒是喜欢设计封面,而却总是完不成整部作品,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诅咒,虽然它也证明了我对纸质书不变的忠诚。这一天,几本小学时代的神秘册子在家中浮出了水面。你永远不知道每次搬家都会从大大小小的箱子里找出什么东西来。这些神秘册子无一不拥有精美的封面,自然,这里的“精美”指的是八九岁小孩会画的那种歪歪扭扭的小人,和字体像是在试图模仿印刷体却惨烈失败的大小标题,偶尔会有彩色笔的痕迹,但大多数时候则仅由简单的蓝色水笔绘成。我大概已经有十年没见过这些东西了,完全不知道里面会写有什么。 果然,当我翻开其中一本,里面能看到的,便是空空如也的白纸。除了有那么一本彩色精装的册子里,有“印”着字体浮夸的目录,但也到此为止了。这几乎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啊。时间到了 2014 年,当年 16 岁的我决定要在自己的学校和一帮同学拍一部长片。片子叫《讲故事的人》,讲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高中生和他的分身(当时我还不知道大卫·林奇是谁)因为不满自己在寄宿学校的生活而去拍电影的故事。当时我认为这是史上最好的想法。我不必和各位读者去提那个关于阅历和自信程度的比例图表,因为那部电影的结局是惨不忍睹的,可以说它根本没有一个结局:真正的拍摄大概只持续了三个中午,而在那第三个中午结束后,电影已经有了它的海报和两支先行版预告片,多么棒的宣发成果。虽然预兆已经摆在眼前,但我依旧花了几乎整个高中生涯去改进那部剧本,甚至到了后来还几乎要重新开机...... 后话则是,我非常庆幸自己没能完成那部电影,因为就算拍成,也必然会是一部差劲的作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