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英] 安东尼·麦高恩(Anthony McGowan)
当然要献给孟弟
我们一家子因他而爱意融融
是故兽类不存目的、不会掩饰,毫无保留。以此观之,狗与人相较,一如玻璃杯与金属杯之别。至此,狗尤为珍贵,因可从其身上见着我们时常隐匿的渴求与情感,得以单纯而公开地展现。
——阿瑟·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观念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第二卷,第五章R. B.霍尔丹(R. B. Haldane)和J.肯普(J. Kemp)的译本
除了狗以外,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若想像读书一样读懂狗的内心,那可太难了。
——据说是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说的 作者的话
我写《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把读者迎进哲学的世界。学哲学就像遛狗,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朝哪边走,走多远,甚至目的都可以不同。那么,学习哲学究竟是锻炼、是娱乐,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效率越高越好呢?一些哲学入门书只是按部就班地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写,先写最早期的那些希腊思想家的思辨,然后按照不同时期慢慢写下来,一直写到作者的“当代”为止。另一些哲学书则比较像传记,用哲学家们的奇闻异事做糖衣,来缓解哲学理论的苦涩。而近年来,纯粹主题式的写作变得流行起来,把话题拆解成若干个问题或主题,什么热门写什么。
这些不同的写作方式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哲学具有一种奇怪的混合性特征:比起纯种的阿富汗猎犬,哲学更像拉布拉多。
一方面,英国文学本身包含着历史,但人们阅读乔叟、莎士比亚、奥斯丁、乔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不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历史性,而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内容历久弥新。进一步讲,这些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蕴含着可以拿来抽象概括的观点,而在于语言:字词、句子、段落,以及那些绵长深邃的如歌行文。
另一方面,数学和物理学是不用涉及背景故事就可以教授的科目。要计算圆的面积,你不用知道圆周率首先由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粗略地计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