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

[英] 亚当·库哈尔斯基
推荐与赞誉 《传染》一书的故事性很强,涉及从传染病疫情到枪支暴力,从金融危机到虚假消息的传播等各种话题。如果你对流行病学以及各类危机的应对策略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彼得·皮奥 微生物学家、埃博拉病毒发现者 欧盟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家顾问团成员 从现代流行病学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间,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从简单地记录和分析病例的发现地点,发展到结合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来解析疾病的特征并制定防控措施。在《传染》中,作者以传染病疫情和科学发现为脉络,讲述了流行病学的这种发展历程。学科融合也在反向影响其他领域。如今,流行病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犯罪学、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传染》与其他同类题材图书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介绍了流行病学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加深对流行病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危机。 曾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首席专家 每当谈到病毒、细菌这样的微生物,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都是各类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只有做好防控工作,才可能避免致病微生物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正在于此。但实际上,在人的社会行为中,“传染”可以说无处不在,因为许多社会行为和现象的传播也有类似传染病的特征。在这些领域,流行病学方法也有它的用武之地。《传染》不仅讲述了科学家追溯各类传染病的源头,预测传染病疫情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防控措施的故事,更特别的地方在于使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流行病学方法在经济学、传播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无论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互联网上的病毒式营销,童话故事的传播和演变,还是家庭暴力和自杀行为的“传染”,《传染》都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加深对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的了解,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疾病,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 石正丽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