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上)

钱稻孙(译)
图片 前言 ○宋再新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年号为“令和”,并说明这两个字出自《万叶集》中《梅花诗卅二首序》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相对于日本过去的年号都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这次,日本的年号终于从“国书”(用日本语言写成的古籍《万叶集》)中选出,这让日本人感到非常自豪。不过,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学者契冲(1640—1701)在注释《万叶集》的著作《万叶代匠记》中就指出:《梅花诗卅二首序》是对王羲之《兰亭序》的模仿,其中“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一句出自中国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原句为“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万叶集》是怎样一部文学作品? 为什么新年号出自《万叶集》就让日本人如此欢欣鼓舞呢?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歌集,共二十卷,收有歌4500余首,成集于公元8世纪末,日本奈良时代末期。在编集《万叶集》的时代,尚没有和歌的说法,所收的诗歌形式被称为uta,用汉字表记为“歌”。现在,日本学界把《万叶集》的歌也称作和歌。当时的uta,即“歌”,可能是可以歌唱的,所以最初的“歌”应该就是民谣。905年,醍醐天皇敕令编辑的《古今和歌集》汉文序提到了和歌的产生: 然而神世七代,时质人淳,情欲无分,和歌未作。逮于素戋呜尊,到出云国,始有三十一字之咏。今反歌之作也。其后虽天神之孙,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传说神武天皇年代之前,民风淳朴,尚没有和歌创作。直到日本史书记载了一个传说—神人素戋呜尊降临出云国,他作了三十一个音的和歌。自此,从神到人都作和歌,借以传情。 《万叶集》收录了时间跨度数百年的歌谣及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形式从长短不一逐渐发展到定型于“57577”,五句三十一音,歌咏内容也逐渐集中于写景、抒发男女恋情。尽管至今人们仍不清楚是谁、出于什么目的编纂了《万叶集》,甚至对一些歌的解读还存在不少分歧,但是作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