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推荐序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昱鲲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什么意思?坏比好强大? 我看着作业里一篇论文的题目,满是不解。 当时,我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作业里布置的论文基本都是“积极情绪拓展和构建人类资源”“快乐预测大学新生2019年后的生活”之类,因为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的正面心理,比如幸福、助人、感恩、美德、意义等等。为什么会让我们读一篇讲“坏”的力量的论文呢? 但是,当我读完这篇论文,就完全被折服了。它列举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人类心理的负面偏差,也就是“坏”的影响比“好”更大。 这让我一下子领悟到,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把事情往好处想,正面心理就更加好,而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有这种负面偏差,导致了我们的心理会无意识地、系统性地受到更多负面影响,从而表现出过多的负面心理,比如焦虑、抑郁、仇恨、自卑等等。这些心理本身并没有错,它们能够进化出来,是因为它们能够保护我们祖先的生存和繁衍。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已经不像祖先的环境那么危险,因此这些负面心理经常是过度了。所以,我们才需要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正面心理,来对冲掉负面心理的过度影响。 这篇论文的作者罗伊·鲍迈斯特是现代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好朋友。我当时上的这个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项目就是塞利格曼创办的,他广邀各路心理学大咖来上课,其中当然也包括罗伊。 但让我意外的是,罗伊在课堂上竟然根本没有讲负面偏差,而是讲的自由意志和意识。好在课本身非常精彩,他介绍的知识以及阐发的观点让我大开眼界。 课后,他也非常和蔼地跟我们进行了交流。我顺便跟他提起了负面偏差。 他说:“是的,负面偏差让我们更需要积极心理学。但不仅如此,当我们理解了负面偏差之后,心理才能更积极,人生才能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