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中文版)

[美] 凯瑟琳·卡利纳克(Kathryn Kalinak)
序言 李鹏程 你曾被哪些电影中的音乐深深打动?你知道是谁谱写了令你沉浸其中的音乐吗?你琢磨过每段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吗? 无论是否有意识地探寻过这些,你只要再次听到音乐片段,就仿佛进入时空穿梭机,坠入深植于记忆中的光影和感受。一如那支回荡在中国电影音乐百年历程中的《渔光曲》,在电影《归来》里能够暂时治愈失忆的角色,唤回爱人的面容。 可惜,拥有这般魔力的电影音乐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观众不在乎是谁作曲,导演总是将配乐当点缀,作曲家大多把这类不由自主的创作视为快速挣钱的“活儿”。但为《归来》创作电影音乐的陈其钢却对我说:“谁会花三年时间做一部电影音乐?我会。观众不会在电影音乐里看到另外一个我。”当导演和作曲家都用心对待电影音乐时,观众能感受到音乐并非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少有人追问其非同凡响的缘由。 早在19世纪末电影初现时,音乐就已经如影随形。然而,电影音乐研究直至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本书作者凯瑟琳·卡利纳克是较早专注于此领域的学者,她于1992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分析理论的专著,并在罗德岛学院教授了40年的电影音乐课程。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电影音乐口袋书。它在同类书籍中篇幅最短,却囊括了最广泛的议题和地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书七章依次阐述了最基本的“5W1H”——电影音乐是什么(What)、如何工作(How)、何以重要(Why)?世界各国电影音乐历经哪三个发展阶段(When和Where)?电影作曲家是怎样的存在(Who)? 电影音乐可以请作曲家量身定做,也可以由音乐监制或导演选取既有乐曲。第一章通过分析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落水狗》片段,证明音乐在烘托气氛之余,往往暗藏玄机。警察被罪犯虐待,卧底在旁边束手无策,你会如何给这场戏配乐?和血腥场景相一致的紧张悬疑音效吗?那可不符合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他让罪犯播放一首过时的摇滚歌曲《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