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

刘铁芳
题记 操场上的树木或生长或死亡, 而孩子们, 想要以任何代价长大, 去到外面,去恋爱。 如果你看见一幅白窗帘, 在一扇敞开的窗口摆动,你就看见了, 人们如何相爱。 如果你看见一个理发匠坐在椅子上, 在黄昏里对着镜子给自己剃须, 你就看见了, 人们如何生活。 如果你看见犹太人站着祈雨, 在一个多雨的国度祈雨, 你就看见了, 人们如何记忆。 如果你看见一个孩子在假期中, 在操场上独自玩耍, 你就看见了, 渴望。 ——[以色列]阿米亥《操场》 引言 儿童教育:一种可能性的探究 一、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是一个渐次展开的过程,童年时期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开端,尽管过程短暂,其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意义。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还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顽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转化为早期经验在潜意识中永远地储存下来,成为一种难以被人察觉的观念和想法,并在其后的人生历程中不自觉地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生到世上来,他的童年是在欢乐和玩耍中默默无闻地度过的;接着,他逐渐长大,开始进入成年;最后,世界的大门才敞开让他进来,使他同成年人往来。……应当追溯他的过去,应当考察他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时期,应当观察外界投在他还不明亮的心智镜子上的初影,应当考虑他最初目击的事物,应当听一听唤醒他启动沉睡的思维能力的最初话语,最后,还应当看一看显示他原型的最初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支配他一生的偏见、习惯和激情的来源。可以说,人的一切始于他躺在摇篮的襁褓之时。”童年阶段的经历奠定了个体发展的生命原型,在一定意义上,个体的成长就是童年的重复。换言之,人生就是画同心圆,最初画出的圆形轨迹成为其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循环上升。当然…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