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屋

[法] 保罗·霍尔特
导读 文 / 吴非 保罗·霍尔特是一位与中国读者颇有缘分的推理小说家。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得奖作品《血色迷雾》(Brouillard Rouge,1988)便被引进。2008年前后,随着古典推理作品在国内的热度提升,霍尔特再度回归中国读者的视野,并收获了大量的好评。此次青岛出版社引进了包括《幻影小巷》在内的多部未出版杰作,将使读者有机会感受这位“犯罪大师”创造奇迹的实力。 生平 1956年6月6日清晨,保罗·霍尔特出生在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Alsacien)地区的阿格诺(Haguenau),历史上这里是法德战争的惨烈战场。 霍尔特对于谜题的热情能够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各种鲜活的记忆至今都镌刻在他的脑海里。父母与祖父母在霍尔特小时候给他讲过许多童话故事,关于恶龙,关于巫师,还有蓝胡子、白雪公主和睡美人——那些故事都让年幼的霍尔特战栗不已。 霍尔特说,自己永远也无法忘记蓝胡子的故事当中,他交给新婚妻子的那把染有血迹的钥匙,同时又明确禁止她去打开那个神秘的壁橱。血迹和神秘的东西,这两样东西已经足够来定义推理小说了。 在很小的时候,霍尔特阅读了漫画版的《黄色房间的秘密》(Le Mystère de la Chambre Jaune,1908),这是法国作家加斯通·勒胡(Gaston Leroux)的推理小说,在不可能犯罪推理小说类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读完这本书之后,霍尔特初次感受到密室犯罪的魅力所带来的震撼。不过事实上,最刺激霍尔特想象力的应该要算他的母亲和姐姐之间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议论。因为当时霍尔特只有七八岁,所以还没有权利阅读那些小说。他的姐姐常常会问母亲一些问题,例如: “妈妈,到底是谁谋杀了书房里的上校?” “凶手是如何离开一个从里面锁住的房间?” 每逢此时,霍尔特便心满意足地在一旁倾听。直到十二岁那年,霍尔特终于获得阅读那些神秘故事的许可。久旱逢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