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驹安全区

[美] 阮玛霞
译者的话 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研究员,美中政策基金会顾问,著名的中国事务研究专家。阮玛霞的父亲上个世纪曾在上海生活过,由于这段情结,民国时期的上海成为她数部著作的研究主题。1987年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的艺术: 1927—1928年间不满情绪的煽动》是她在自己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书充分利用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档案中抓捕共产党人的文献,描绘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上海组织的革命活动。2003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后的容身之港:上海的侨民社团》,研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上海避难的外国难民,其中对上海犹太难民的研究尤为出色。在该书写作的过程中,她在查阅的文献中几次发现了饶家驹神父的名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兴趣,她开始着手研究饶家驹神父的生平和事业。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的资助下,她辗转于美国、中国、法国、日本、瑞士等地,查阅了大量的档案,终于在2008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日军对上海的侵略造成上海及邻近地区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到10月初,上海地区的难民达到130万人,到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避难的难民最多时达到70多万人。租界当局出于安全考虑,战事爆发不久,就用铁栅门阻止难民涌入,于是大批难民露宿街头,集结在最靠近法租界的南市民国路。难民缺衣少食,成年人每日冻饿死者逾百人,儿童每日死亡约200人,处境极为悲惨。更为严重的是,日军飞机经常轰炸南市地区,难民经常被炸得血肉横飞,断指残骸,触目皆是。 难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一位法国耶稣会神父倡导建立了南市难民区,这位神父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饶家驹神父。 饶家驹神父,原名罗贝尔·夏尔·埃米尔·雅基诺·贝桑热(Robert Charles Emile J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