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十二年:回顾与展望

李青 主编
编委会人员 顾问彭森 张穹 主编李青 策划张昕 副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任勇 祁欢 张昕 魏士廪 魏颖 序一 彭森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启了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历程。1993年我国开始推进《反垄断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前后历时十几年,在2007年8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表决通过,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实施12年了。我国研究、起草和实施《反垄断法》的过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呈现出高度一致。《反垄断法》的研究、起草和实施,起到了传播市场经济竞争理念、确定市场经济竞争规则、助力我国改革事业的作用。一方面,《反垄断法》的制定出台,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对《反垄断法》的理念、原则和最后出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更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的大变化、大调整,这些因素要求我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反垄断法》实施的第一个12年,展望我国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恰逢其时。 《反垄断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当时我在国家发改委任副主任,分管价格工作,《反垄断法》实施后担任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成员。根据国务院2008年批准的“三定”方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共同承担反垄断工作,在职能上各有分工。其中,国家发改委负责依法查处涉及价格的垄断行为,具体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