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日] 冈本隆司
图片 图片 序言 马关的光景 狙击 1895年3月24日傍晚,天还未黑下来,马关的外滨町响起了枪声。开枪的人是一个名叫小山丰太郎的26岁青年,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右翼活动家一类的人物。狙击的对象是清朝全权大使——李鸿章。他刚在春帆楼开完会,正在返回引接寺住处的途中。 侥幸的是,李鸿章的左脸虽然中弹,却保住了性命。经侍医和军医包扎后,还来不及取出子弹,他又忙着和日本继续谈判。4月17日,条约签署,李鸿章完成了使命。 这一年,李鸿章虚岁73岁,就算在实现了长寿的今天,也称得上是高龄。而且,这位老人还千里迢迢从中国东渡到日本。日本是他有生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还险些受害丢了性命。哪怕他立即回国,也无可厚非。他却不为所动,继续在异国停留,直到完成使命,可见他康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叹服。 图片: 马关会议图(圣德纪念绘画馆所藏) “不像古稀之年的老翁,状貌魁伟,言语爽快。”这是一同参加会议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对李鸿章的第一印象。古稀之年奉命自异域千里而来,连日会见毫不见疲困,足称老当益壮之气概也。陆奥的语气中满是羡慕,这大概是陆奥自己抱病在身的缘故吧。 战争的核心人物们 李鸿章和陆奥召开这场会议,正是为了前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停战议和。然而,对于这个赫赫有名的历史事件,我们究竟又知道多少呢? 日本打了胜仗,这一点无人不晓。核心人物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以及二人的举措也已经广为人知。尽管如此,与中日甲午战争紧紧相扣的陆奥外交,对其真相,最近人们有了不同的看法。击溃大国、打了胜仗的外交荣耀,被誉为剃刀大臣、辣腕外相的陆奥宗光,原来只不过是被理想化了的虚像,这一点也得到证实。不仅仅是陆奥,时任首相、全权负责马关会议的伊藤博文,虽说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大家对他也和以前的理解有所不同。 就连日本国内,也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那么,对方的清朝,我们又能够了解多少呢?例如,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