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公墓
[意]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
由于具体情节也非常重要,甚至构成了历史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故事里加上了一百名在广场上被执行绞刑的市民、两名被执行火刑的修士、天际出现的一颗彗星,以及所有比上百场骑马比武还要热闹的描写,这些情节的好处在于,可以让读者的思想最大程度地偏离主题。
——卡洛·滕卡《犬宅》 一 阴霾晨曦中的行人
在一八九七年三月那个阴霾的清晨,假如有一个行人壮着胆子穿过莫贝尔广场,也就是被恶人们称为“莫”的那个地方(早在中世纪,这儿曾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常常有大批在稻草街或福阿尔街读艺术学院的学生在此集会,后来,这儿又成为处决自由思想传播者的刑场,比如艾蒂安·多雷就死在这儿),就会来到一片在奥斯曼男爵的改造工程中幸免的街区。这样的街区在巴黎已经是屈指可数了。一条条散发着恶臭的小巷横七竖八地密布于此,比埃夫勒河也从这里穿过,将其截为两段。虽然这条河很久以前就被埋到了城市的地下,但它那腐臭变质、蚊蝇滋生的河水依然从这儿冒出来,注入近在咫尺的塞纳河。从如今被圣日耳曼大道一分为二的莫贝尔广场一直向前,又是一片破旧的街区,街巷交错,如蛛网一般,其中包括大阿尔伯特街、圣塞弗兰街、加兰德街、比舍里街、穷人圣朱利安街,直到于歇特街。街上遍布肮脏的旅店,店主通常是奥弗涅人,都出了名的贪婪,住他们的店第一晚需要付一个法郎,之后每晚还得交四十个生丁(如果需要床单,还得再付二十个子儿)。
如果这个行人来到索东街,那时候这里还被叫作安布瓦兹街,就会发现一条死胡同,正好位于一家打着啤酒屋幌子的妓院和一家供应两个子儿一顿午饭外加一杯劣质酒的小酒馆之间(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相当便宜了,但也只有离此不远的索邦大学的学生们才承受得起)。起先这里被称为安布瓦兹死胡同,如今则改为莫贝尔死胡同。早些年,这儿曾是“自由之毯”(流氓的黑话,指的是下等饭馆、最次的旅店,老板通常是有前科的人,而上门的客人也都是刚刑满释放的苦役犯)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