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都是猫

[英] 路易斯·韦恩
图片 图片 引言 在“消灭阶级”成为全人类共识的今天,人们却把“猫奴”的身份,视作一种幸福的荣光。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在百老汇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是《猫》。这部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改编的音乐剧,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上演了七千多场。 图片: 好运狮身猫面像,未来主义猫咪吉祥物 1914年,陶瓷制品,5英尺(1米5左右)高 不仅如此,猫甚至在英国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占有一席之地,不是宠物,而是内阁办公厅首席捕鼠大臣,正经的文官(年薪一百英镑)。1924年,拉姆齐·麦克唐纳担任首相时,首次设立捕鼠大臣一职。第一任捕鼠大臣,名叫比尔。在任时间最长的威尔伯福斯,任职十八年,其间唐宁街10号换了爱德华·希思、哈罗德·威尔逊、詹姆斯·卡拉汉、玛格丽特·撒切尔四位主人。现任捕鼠大臣拉里,更是备受民众喜爱。它与弗雷亚(财政大臣的猫)以及帕麦斯顿(外交大臣的猫)之间的斗争,频频被媒体报道。 图片: 每日读报喵红色蜡笔,15英寸×10英寸 这是路易斯早期创作的一幅红色蜡笔画,展现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平。路易斯曾教他养的第一只猫皮特戴眼镜盯着明信片看,以取悦他的妻子艾米丽。 可是,在19世纪之前,西方社会普遍将常在夜间出没的猫,视作与女巫和魔鬼相伴的邪恶动物。在中世纪的欧洲,因为种种偏见,猫遭受了大规模捕杀。有观点认为,猫的缺位,间接加速了黑死病的蔓延。 猫社会地位的巨变,与19世纪的一位英国画家有着莫大的关系。他就是著名的猫画家——路易斯·韦恩。他把猫变成了艺术,让猫成为人们最亲密的家庭成员。起初,路易斯·韦恩画猫并非为了谋生。大概正是因为这种非功利性的初衷,让他在世纪之交成为家喻户晓的猫画家。 图片: 德比比赛日——他们来了钢笔墨水加蜡笔,19英寸×28½英寸 路易斯画的《德比比赛日——他们来了》(Derby Day),是对威廉·鲍威尔·弗里斯(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