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

[美] 彼得·伯恩哈特(Peter Bernhardt)
献给我的妻子琳达 你是我永远的玫瑰 For my wife, Linda. You were always a rose. 中文版序言 如果你想给一位美国植物学家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就在严酷的寒冬在他周围摆满花朵。2007年1月,我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兰花及中国兰文化大展,展览会的组织者邀请我讲讲野生兰花是如何传粉的。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 来自中国各地的数百人出席了展览会。我观察到他们打开包装箱,从每株兰花上摘下用于防止碰撞和用于保温的蓬松保护层,取出鲜活的兰花。接下来,我们出席了一个表现当代中国艺术家依然热衷兰花的绘画展。在北京,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花卉图案。在宴会上,新鲜蔬菜被雕刻成花的形状来装饰餐盘。在剧院,我注意到演出以男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一首爱国歌曲收场。我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参观故宫博物院,看到古代的睡袍上绣着花,瓷器上绘着花,家具上雕着花。在王府井大街,我为母亲买了一个首饰盒,盒子上面镶嵌着用珍珠、贝壳制作的梅花。中国兰文化大展结束后,我受邀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访问。第一天,人们带我去参观北京植物园复杂的温室系统,了解到他们用微小的兰花种子大量繁殖兰花植株的繁育计划。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聪明的园艺师栽种出许多马赛克式的小仙人球,摆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奥运会会徽。 只有一个可能的结论:中国依然保留着一种文化,适于在科学、艺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花的复杂与精致。在这里,我不可能教导中国人如何欣赏花,也不可能教导他们如何理解通常的植物。 你可以想象,当我于2008年3月收到刘华杰教授的一封信时是多么吃惊,他告诉我中国要出版我的书。北京大学出版社从美国岛屿出版公司购买了《玫瑰之吻》(The Rose's Kiss)的中文版版权。刘教授请我对书中一些词句的确切意思略做说明。我想这可能是在开玩笑,我打电话询问出版社在华盛顿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