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美]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图片: 纳沙泰尔公共与大学图书馆藏档案文献 引言 书籍世界【vii】 图片 纳沙泰尔出版社总部位于左侧的大楼中,面朝纳沙泰尔湖 湖港景色,弗雷德里克-威廉·莫里茨绘,约1820年。私人收藏 大革命前夕法国的书籍世界变化无穷,极其丰富——之所以丰富,是因为居住在法国的人多种多样。图书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仍然陷在17世纪发展起来的公司架构中:其中包括一个由印刷商和书商组成的行会,垄断了巴黎的书籍贸易;一套基于专卖权原则的版权制度雏形;一个负责书籍审查和解决业内纠纷的国家管理机构;一批负责执行图书贸易管理条例的检查官员——18世纪大约发布了3000条此类法令条例;而在波旁王朝这些摇摇欲坠、铺张浮华的机构之外,还有一大群以向读者推销图书为生的职业书商。 所有大城镇都有书商,而从业者也是形形色色。各省首府都有几位行业大佬控制着贸易。一些小人物就在他们周围做生意,靠着18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图书需求的增长来挣钱,并且在1770年代和1780年代的严苛条件下艰难求生。在合法的图书销售体系的外缘,一些经销商聚在一起,尽其所能地勉强维持生计,通常服务于贸易的毛细管分销体系。除了这些职业书商,还有各类个体经营者从事小本图书生意。其中有一些小店主从政府那里买到了营业执照(brevets de libraire),【viii】从而在市场上合法占得一席之地;有不求合法身份的地下经营者;有在集市上摆摊售书的流动商贩;有私下里兼卖图书的装订商;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贩,他们或者拉着马车走街串巷,或者徒步叫卖。这些杂凑的、衣冠不整的中间商(middle man)(其中也有女人,最能吃苦耐劳的往往是书贩的妻子或寡妇)在图书的传播中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书籍史却很少关注他们。除了一些非常罕见的例外,他们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他们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发现他们都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