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化学

周嘉华
图片: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图片: 唐代白釉蓝彩三足釜 图片: 唐代盘口细颈淡黄色琉璃瓶 图片: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鼎 图片: 越王勾践剑 图片: 唐三彩马 图片: 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图片: 明代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图片: 清代康熙珐琅彩花卉纹瓶 图片: 清代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图片: 商代象牙高柄杯 图片: 战国时的金鐏 图片: 商代后母戊鼎 图片: 汉代胡傅温酒樽 图片: 战国鹰形金冠饰 图片: 西汉鎏金铜马 图片: 唐代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段文杰摹) 图片: 春秋晚期云纹铜禁 第一章 硅酸盐化学 陶瓷、普通玻璃是人们最熟悉的传统硅酸盐材料,它们一般以天然的硅酸盐矿物(黏土、石英、长石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窑烧制而成。因为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硅酸盐,学术界习称它们为硅酸盐材料。当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就是在硅酸盐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为陶瓷的历史最悠久,而且应用广泛,故国际上常沿用广义的陶瓷来表示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玻璃制品一般具有耐火、抗氧化、不易腐蚀、不溶于水等性能,因而在通常的自然环境中,大多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有背景的地域——如史前时代人类的聚居遗址——的地层中,人们常常会发掘出许多陶器及其碎片的原因。博物馆往往通过这些出土的陶器来展示古代社会的文明;在考古学上,又把这些陶器作为考察判断该遗址文化性质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出土的古陶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们不仅是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史、社会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最早的人工材料制品——陶器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文化遗址试掘中,发掘出716件遗物,其中有陶器144件,包括盂、罐、碗、钵、盘、簋、杯、支架、三足器、四足鼎及纺轮等。它们绝大多数为夹砂红陶,部分器具有纹饰,基本都是手制,陶质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