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

[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译序 为译文写序言,是出版社的规矩,也是我自己作为译者要做的一项分内工作。 《金字塔》也不能例外。 《金字塔》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写的小说,而卡达莱的另一部小说《错宴》,我早几年就翻译了,也为之写过一篇译本序言。那篇序言的第一部分就是卡达莱的生平,在此不妨原文转录,作为本序言的第一部分。 一 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Kadaré,1936— )的名字,我是早早就听闻了的。在阿尔巴尼亚还被中国人称为“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的那个时代,我的印象中,他就是“山鹰之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得到过他们的领袖人物恩维尔·霍查的赞扬。后来,中国“文革”结束,开始改革开放,中阿关系不再是“兄弟般”的友谊,从那时候起,我们就不那么关注阿尔巴尼亚文学了。很自然地,文学家和爱好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意识流、存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戏剧、黑色幽默、拉美文学爆炸等西方现当代的主流文学上,卡达莱的名字则渐渐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直到新世纪,我们方才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伊斯梅尔·卡达莱,目前已经居住在西方,准确地说长住在法国,而他的作品则早就在全世界传播开了。 卡达莱的文学生涯,几乎就是阿尔巴尼亚当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他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靠近希腊边界的小山城吉罗卡斯特,童年时代经历了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占领。二战结束后,他先在地拉那大学历史系读书,后赴莫斯科留学,在苏联的高尔基文学院深造,同时掌握了俄文和法文。60年代苏阿关系破裂,卡达莱回国,在多家报刊当编辑,并写作诗歌。 卡达莱以他的长诗《群山为何沉思》(1963)、《山鹰高高飞翔》(1966)和《六十年代》(1969)而成为当时国内诗坛的大名人。70年代后转入写小说,同时也写散文、诗歌、儿童文学和戏剧剧本。著作有《亡军的将领》(1967)、《婚礼》(1968)、《雨鼓》(1970)、《石头城纪事》(1971)、《伟大孤寂的冬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