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希尔:欢场女子回忆录

[英] 约翰·克利兰
译者序 18世纪,随着英王查理二世的复辟,之前压制人们一切正常欲望的清教徒主义逐渐式微,享乐主义盛行,上流社会和底层民众或隐蔽或公开,各自寻欢作乐,社会风气空前自由放荡。伦敦妓院林立,各种酒吧、色情场所也生意兴旺,妓女和被包养的情妇应运而生。书中主人公芬妮小姐确有其人,是当时首屈一指的高级妓女,也是知名政治家约翰威尔克斯的情妇,作者正是以她的生平为原始素材写了这本书。 书中故事展开的背景有旅馆、劳工市场、中下层妓院、达官贵人的私邸等等,其间读者也能大致领略到18世纪上半叶伦敦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图景。 然而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只是浅淡的底色,作者克利兰把真正明亮的色彩都用在了一幅幅男欢女爱的场景上。他的立意是要写出“全然直白的真相”,从乡下男女在荒村野店的苟合到绅士淑女在高级妓院的当众淫乐,他完全忠实地实践了自己对身体哲学的看法。的确没有“费心替它们遮掩上些许薄纱”。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对性爱、对身体之美的赞赏和膜拜,作者选取了不那么悲惨的上层阶级来描写,也刻意规避了普通烟花女子的凄惨生活。书中的性爱场景几乎全发生在俊雅的绅士和美貌的淑女之间。其中有不少片段不靡巨细地描绘了女性的娇柔之美以及男性的雄健之美。在对欢爱场景的刻画上,作者也着力渲染铺陈,不厌其烦。笔法恣肆,奔放大胆,特别注意避免直白的用词,而是使用了大量比喻,可谓写得酣畅淋漓。 然而克利兰也不是全无顾忌,写过瘾之后,大概是怕自己的书不容于当时的教会和政府,在本书结尾处,他很识趣地向正统礼教抛上了媚眼,声称自己“一直都是德行的信徒”,这么写只是为了“更彻底地向德行敬献上花环”。只是政府并没有买他的账,还是在1749年以“伤风败俗、诱人犯罪”的罪名把他投入监狱。 他的书付梓后流传一时,也多少改变了当时的人们对妓女这个行业的看法。之后,模仿之作纷纷涌现,蔚为风潮。从今天来看,英语情色文学作品早已不是什么新奇事物,且后来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