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

[英]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译者序 在很久以前,人们便习惯于仰望星空,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正是这种对宏观世界的探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已踏上外星球的土地,能用各种理论来解释世间万象,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了解并不多,对那些人之所以为人、地球生命如此缤纷的原因的深层次探究才刚刚开始。 达尔文提出演化论,孟德尔重复豌豆实验,摩尔根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马勒研究人工诱发突变……遗传学研究随着一代代大师的新发现而不断向前发展。直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将遗传学的发展推至分子层面,至桑格发明第一台测序仪并完成噬菌体X174测序,人类才真正掌握了高效探索基因的工具,得以从分子层面了解自己。 作为一名投身生命科学领域二十年的理科生,我对“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来描述。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经典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统一在量子上,而生命统一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上。在我看来,生命正是由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 这本书英文原版作者马特·里德利既是一名动物学博士、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在这本书里,他独辟蹊径,从23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来,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演化是基因间的竞争。 从基因层面理解生命,会带给你很奇妙的体验。用第三视角审视人类这一物种,审视生命的演化,答案往往最接近本质。 基因记录历史 人类乐于记录历史,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书写立传,这是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做法。其他生命没有如人类这般完善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但它们的经验另有传递方式。鸟儿懂得季节性迁徙,猪笼草能像动物一样捕杀昆虫,蚂蚁以社会协作的方式同居……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都如同指令一般,镌刻在它们的基因里。…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