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梦

[美] 艾伦·莱特曼
序 时间的究竟 陈之藩 《爱因斯坦的梦》是一部小说,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莱特曼所写,小说内容所定的时间是一九〇五年,所在的地点是瑞士的伯尔尼。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是爱因斯坦自己与他的好友贝索。而只有谈及,并未出场的,还有爱因斯坦与贝索的家人。小说表现的方式是爱因斯坦做了几十个梦。 就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情形而言,一九〇五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整个文明史中极灿烂的一年。一九〇五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三个极不相同的重要领域——电磁学、量子论和统计物理——中,写了三篇惊天动地的论文;而一九〇五年那一年爱因斯坦只是瑞士专利局一名二十六岁的三级技师。他是经过了什么样的教师的训诲?受过什么样的朋友的熏陶?全世界的人从那时至今九十年来一直处在迷惑不解与惊疑难信之中。科学史家在史料摩挲中,发掘得越多,神秘的影子也就扩展得越大:他在十六岁时就对以太之于电动力学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二十二岁时对普朗克的量子观念感到兴趣;二十一岁时对波尔兹曼的分子理论有所悟与有所用。使人不得不断言爱因斯坦是不世出的奇才——二十岁左右就能集中了焦点,面对了真正的物理问题,孑然而独立的,如入无人之境的,扬鞭放马,飞奔直上知识的高原。 从一九〇五年到现在,不知出版了多少学报与专著来研讨爱因斯坦的思想领域,来追究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诠释爱因斯坦的精微理论,考证爱因斯坦的起伏身世,解析爱因斯坦的语言指涉,由各个角度到各种深度的在搜寻,以各种方法各种工具来探索。专家是席不暇暖,世人是目不暇给,但是我们仍不敢说我们已经走出了盲人摸象的阶段。 在这些有关爱因斯坦的专书专著中,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看一下在极峰上的学者们是如何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作出描述的。比如鲍立所写的相对论的书,几乎全是数学式。可以不必再看公式之间的夹叙文字而直接由方程式念出意义来。可是再翻罗素的《相对论ABC》,里面只两三个数学式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