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

邱靖嘉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绪论 《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天文和地理构成了人类认知的大千世界。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观念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称之为“分野”,又称“星野”或“星土”。这种思想学说肇始于战国,一直延续至明清,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本书研究的主旨就是天文分野的历史、理论及其所反映出的思想世界。 一 选题之缘起 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野学说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自战国秦汉以来盛行于世的传统星占学以天象占测人世间的吉凶祸福,而要将各种休咎之应具体对应于某一地理区域,则必须依赖分野学说,如明人周述学即谓“星曜普临,而应必系于所主分野之吉凶”,清张永祚称“前人占验,所重在分野”。故分野学说多见于历代正史《天文志》《五行志》以及其他天文数术类文献记载,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星象占测之中,对各个时期的王朝政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天文分野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分野不仅可以辨祲祥,亦可识地理、正疆域,如唐吕温《地志图序》谓“毫厘之差,而下正乎封略;方寸之界,而上当乎分野”,明人也有“画分野以正疆域”、“地理直从分野辨”及“辨分野于毫厘兮,正封疆于方寸”等说法。因此,分野学说常常被纳入地理类文献的撰述之中,成…